多元发展,聚焦“成长共同体“

多元发展,聚焦“成长共同体”

上海市嘉定区普通小学

 

米白色的外墙,墨绿色的操场,温馨的教室,活泼的孩子……走过车水马龙的喧嚣,踏进绿意盎然的普通小学,古朴、雅致、清新、朝气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。若不是普通大道旁的三棵古银杏在悄声诉说着历史,很难想象学校已走过了116个春秋。

正是这样一所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与文化底蕴、能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并能自然生长、自由飞翔的学校,为了儿童的快乐成长,开始了一段聚焦“成长共同体”的实践之路,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。

 

【摘要】儿童的父母永远是学校教育的同盟军。作为学校,要始终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工作理念,希望包括父母、老师在内的群体,能够真正俯下身去倾听儿童的声音,从儿童的视角去看待儿童的权利,进而充分担负起在社会上的责任。基于这样的想法,我们学校基于“百年普通”办学传统以及“勤诚”校训文化的背景,以家庭教育“成长共同体”为研究切入口,依托家长沙龙、家庭学习苑、家长微型课程等三大主要载体,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多维融合,从而构建起家庭共同体、家家共同体、家校共同体等三者互为一体的儿童发展的“成长共同体”。

“成长共同体”旨在突破校园学习的“围墙”,挖掘来自家庭特别是父母的教育资源,开展一系列丰富而有益的课程活动,从而提高父母、老师的参与率和受惠率,提升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服务与支持的能力。

 

【关键词】家庭教育  多元发展  成长共同体

 

【正文】普通小学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(1901年),是全国百所名校之一。现有44个教学班,2004名学生,125名教职工。学校之所以有名,不仅仅是在传承中坚持,更能在推进中创新,形成了两翼齐飞、多位融合的教育观,打开了学校成长的新格局,使百年老校不断迈向新的优质。2009年,学校被全国妇联、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示范家长学校,2011年入选上海市家校合作体制机制创新项目学校,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,同时也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。

作为嘉定区教育综合改革示范校,普通小学倡导“尚教育”办学理念,围绕尚德、尚智、尚能、尚师、尚品,提出“五尚并举,多元发展”的教育综合改革目标。学校的持续发展,需要家庭教育全方位的参与和助力。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,通过日常听课评课制度、家长值勤校长制度、校家委会例会制度、家长志愿者制度、家长微型课程、家庭学习苑活动,在“尚教育”办学进程中发挥了参与、监督和决策的重要作用,“成长共同体”对学校品质和特色的形成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。

作为一所嘉定地区规模较大的公办小学,普通小学的家长资源非常丰富,来自社会各行各业,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。但学生来自各类不同家庭,家长受教育背景不同,家庭教育的需求也比较多元,因此,学校家庭教育聚焦“四个关注”,即关注问题、关注途径、关注方法、关注成长,在“勤诚”校训文化的引领下,注重家庭教育的多维融合和多元发展,依托家长沙龙、家庭学习苑、家长微型课程等三大主要载体,聚焦“成长共同体”的全力打造。

一、“成长共同体”的内涵和基础

“成长共同体”有着深厚的根基和丰富的内涵,依托三大主要载体,团队共同学习,共同分享,共同活动,促进家庭内部成员携手成长,家庭和家庭之间分享成长,家庭和学校之间互助成长。

其中,“家庭共同体”注重理顺家庭内部的关系,关注和谐亲子关系的培养,以“家长沙龙”为载体,关注家庭教育的个别化指导,问题共论。在此基础上,有了“家家共同体”的诞生,注重家庭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带动,以“快乐家庭学习苑”为主要载体,家庭之间形成团队,资源共享,注重体验分享。“家庭共同体”和“家家共同体”的打造使“家校共同体”的产生也有了土壤,它以2006年在全市率先开展“家长微型课程”为主要载体,通过家长参与共研的形式,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课程。

“成长共同体”以“家庭共同体”为实施基础,以“家家共同体”为动力源泉,同时注重“家校共同体”的内涵发展,三者目标明确,各有侧重,相互联系,又互为依存。

二、“成长共同体”的机制和平台

1.家长沙龙,问题共论,聚焦“家庭共同体”

学校的家长沙龙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变革,从1999年开始的面对面交流到2014年开始的网络家长沙龙,再到2015年尝试的“线上线下”互动型家长沙龙,关注延续和创新。

早在1999年,学校就开始了家长小组辅导模式的探索,每月月末的周四晚上,家长、教师、专家都会相聚在普小,准时“开演”家长沙龙,一做就是十八年。沙龙是漫谈式的,由年级家委会事先根据家长的需求确定主题,开设菜单。沙龙为家长创设了个别指导环境,家长既带着问题,又带着经验,既是指导者,又是被指导者。

2014年起,学校开始尝试运用新媒体,开展班级层面的“网络家长沙龙”,方便快捷有实效。

一年后,学校又与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携手合作,尝试开展“线上线下”互动型家长沙龙,共有300多人参与。活动中既有主持人与场上8位家长、场下160位家长的互动,又有网络平台上100位家长同时在线,由志愿者们牵线搭桥,共同参与现场讨论。

一个个具有共同目标、步调一致的“家庭共同体”在“家长沙龙”这个固定交流育儿经的平台上应运而生,并且产生了“滚雪球效应”,整个家庭成为一个互相信任、齐心协力的“共同体”。

2.快乐家庭学习苑,资源共享,聚焦“家家共同体”

“家家共同体”的设想源于普小的一项传统家庭教育特色活动——快乐家庭学习苑,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历史,注重家庭之间资源共享、形成团队,每月开展一次社团活动,促进交往分享及家庭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带动。

家家共同体是一种以家长为主体,教师为引导,学习型家庭为核心,几户家庭以各种灵活原则自由组合、优化组建、优势互补的结合体。每个家庭学习苑有专门的电子活动档案。

2016年开始,结合区“幸福课程”校本化实施,家委会和德研部共同架构普小“幸福童年”家庭篇,开展“家庭学习苑,职业微体验”系列活动,通过校级、年级、班级三级联动,带领孩子来到家长的工作单位,近距离开展适合孩子年龄特征的职业体验,形成了深度交流、紧密合作的“家家共同体”。活动规模有大有小,大到校级联动,以校家委会为单位组织大型活动;小到只有一个家庭学习苑,四五个家庭牵手共享欢乐时光。

(1)校级家委会牵头,引领职业微体验。十六个家庭组队来到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,开始“探宝寻宝”行动。由校级家委会各个委员轮流负责,分享资源,每学期开展一次“职业微体验”活动,增进校家委会家庭之间的交流和互动。

(2)年级家委会联动,微体验平台扩容。2017年,普通小学“家庭学习苑,职业微体验”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上海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第四团拉开序幕。一年级40个家庭联动,大手牵小手,来到了高炮四团,体验一次新鲜紧张的军旅生活。

之后,各个年级家委会联动,“百蒂凯”农庄体验、萌童诗词秀、“心互动,乐行动,体验徐行草编的魅力”等体验活动纷纷开展。

(3)班级家委会律动,微体验百花齐放。为充分发挥“家家共同体”灵活机动、优势互补的原则,班级家委会保持每月一次的律动,职业微体验活动百花齐放。二(1)班有位妈妈开了一个多肉绿植店,组织了“动动手,迎春天”活动,大家亲自动手制作DIY多肉盆景;一(5)班有位妈妈开了一家小画廊,她组织15个家庭开展了“童心绘秋景,亲子品秋韵”活动;一(1)班有位爸爸是IT工程师,他组织家庭学习苑来到了南翔智地创意园,体验了嘉定首家室内儿童剧场。

3.家长微型课程,参与共研,聚焦“家校共同体”

“家校共同体”以普小“家长微型课程”为主要载体,是学校校本特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通过家长参与共研的形式,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课程。

(1)多途径构建家长微型课程资源库

面向全校家长发放《家长微型课程开发意向表》,征询意向,通过学校微信平台、家长会等途径发动宣传;通过校本家庭教育亲子读本《你想知道吗?》《我想告诉你!》,向每位新生家长告知《普通小学家长微型课程申报开设基本要点》。

(2)梳理课程结构,设置课程学习模块

学校整体规划,明确家长微型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作用,以及与校本课程间的关系,梳理出其课程结构与课程学习模块,确立了艺体类、卫生类、文史类、科普类、活动类、综合类等六大课程学习模块,约100多门课程。

(3)优化家长微型课程开发的实施流程

开设家长微型课程超市,赋予家长、学生“我的课程我选择”。

家长自主设计课程内容、编写教学大纲,赋予家长“我的课程我做主”。

探索多种授课形式,灵活开展实施,赋予家长“我的资源我开发”。

并采用“请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双向互动方式。如家长以“走班制”形态面向学生跨年级、跨班级授课;或者走出去,以“基地活动制”形态,辅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实践活动。2017年3月30日,借中光中学举行了“我们的成长路上”家长微型课程大型研讨活动,策划主持、课堂展示、摄影撰稿全部由家长一手包办,全体二年级家委会成员参与评课和讨论,《东方教育时报》记者现场观摩采访,《新民晚报·当代教育周刊》进行了微信推送和报纸报道。

三、“成长共同体”的成效

1.家庭共同体,打破传统,改变形式,凝聚力量

“家庭共同体”依托的重要载体——家长沙龙,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变革,从面对面交流到网络家长沙龙,再到“线上线下”互动型家长沙龙,每一次改革都是从家长的实际需要出发,改变了传统家长沙龙受时间、地点及人员的限制,家长的参与率和受惠率不断提升。

2.家家共同体,个性体验,深度融合,互动成长

“家家共同体”以快乐家庭学习苑为主要载体,2016年开始,继续“形神兼备”模式的探索,规划性和系统性兼备,让组织者围绕“微体验”,校级、年级、班级各级联动,孩子通过系列活动,增强了对职业的系统体验和深度认识。

3.家校共同体,有效开拓,多元选择,共育共荣

“家校共同体”实施途径明确,以家长微型课程为主要载体,充分体现出课程的多样化。微型课程成为连接家长、教师、学生三者的桥梁,家长们成为校本课程的参与者、开发者、实施者及教学活动的指导者。家长微型课程突破校园围墙,最大限度地开拓了课程的广度,架构了真正意义上的“家校共同体”。

四、“成长共同体”的思考与探索

1.家庭共同体:“关注需求,专业指导,个性发展”的探索

2017年,“家庭共同体”尝试家长沙龙和家庭教育个别化指导相结合。提升“家庭共同体”的个性化及可持续发展。如针对有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特殊需求的家庭,邀请市、区专业人士开展面对面的专业团体辅导。同时,积极挖掘家长资源,开展关注孩子兴趣爱好培养的特色沙龙活动,王味之教授(家长)作《关注儿童绘画兴趣培养》的讲座沙龙;校家委会主任印瑛(专职画师),为家长们带来儿童绘画兴趣和技能的指导策略。

2.家家共同体:尝试发挥现代化媒体的作用

普小现有家庭学习苑近300个,把各个“家家共同体”带动起来,使各项体验活动全面开花,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的助力。学校和家委会共同招募具有较好新媒体素养的家长志愿者,进行统一的培训,发挥媒体高效、快捷的作用。

3.家校共同体:关注多元化家长微型课程评价机制的完善

“家长微型课程”作为“家校共同体”的主要载体,开展学生评价、授课家长自评、学校综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,设计“课程学习单”和“快乐学分卡”为评价载体。同时,从评价出发,校家委会牵头评选“精品课程”,聘请能力出众、热情主动的授课家长担任业务顾问和骨干讲师,关注“家校共同体”的可持续发展。

 

二〇一七年九月十九日

Powered by 上海嘉定区普通小学 Copyright © 2017-2020
上海嘉定区普通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.
沪ICP备11021021号-4  |